欢迎来到 日本主妇四十岁的熟龄穿搭-百度百科
全国咨询热线:0793-987041
新闻中心
麒麟的真相,信息量巨大
  来源:日本主妇四十岁的熟龄穿搭-百度百科  更新时间:2023-12-06 13:19:38

原标题:麒麟的麒麟真相,信息量重大

永乐十二年(1414)秋,相信息量一个叫“榜葛剌”(今孟加拉国)的麒麟小国遣使随郑和的船队来华,为明朝进献了一仅仅活体麒麟 。相信息量

麒麟在我国文化中位列“四灵”榜首,麒麟“麒麟现世”与“有凤来仪”一致,相信息量均是麒麟中国古代对太平盛世表达认可的象征 。不过 ,相信息量在华夏数千年的麒麟历史中,多数时间人们对麒麟仅仅闻其名,相信息量未可见其身。麒麟因此,相信息量此次榜葛剌进献麒麟,麒麟明朝上上下下都高度期盼。相信息量

南京城的麒麟百姓一早便聚集在街道上准备观此奇景 。而宫里的明成祖也早早吩咐翰林及宫廷画师严阵以待,仅仅待麒麟入宫就将盛景记载下来 ,以便流芳后世。

正午时分 ,南京百姓终于看到了他们此生难忘的场景  :仅仅可见榜葛剌使臣身后,一个弁夫牵着一头约莫三丈高的怪物自人流中穿行而过 。这头怪物似马又似鹿  ,长着牛尾 、马蹄 ,头上还有一对肉角 ,身上的花纹看起来跟寻常的麋鹿差不多。更为惊讶的是,它的头一抬起来 ,颈长竟达一丈六尺 ,让人望而生畏 。

就在人们对这仅仅“麒麟”产生狐疑之际,朝廷已经诏令天下 :麒麟现世,天将降祥瑞于大明也!

明朝官方为榜葛剌麒麟绘制的《瑞应麒麟图》。图源:网络

01

今天的人们对这仅仅西来的“麒麟”想必不会陌生,根据描述,这就是动物园里常可见的长颈鹿。但明朝人对它的认识,有意无意间都跟历史上“仅仅闻其名”的麒麟联系了起来 。

早在先秦时期 ,作为儒家圣贤之一的孔子,便是史书上记载的“观麒麟”第一人  。

孔子石像。图源 :图虫创意

展开全文

在孔子修订的《春秋》中 ,记载着一件“西狩获麟”的奇事。据说,鲁哀公十四年(前481)春天,鲁国三大贵族之一的叔孙氏曾驾车到鲁国西部大野泽畔狩猎 。当时与叔孙氏同行的,还有叔孙家的车夫子鉏商 。他们一行抵达狩猎场时,正好看到一头形似麋鹿的动物 ,子鉏商连忙弯弓搭箭 ,射断了它的左前腿 。

随后,叔孙氏与子鉏商上前查看,发现那仅仅动物根本不是麋鹿,它有着长长的牛尾 ,头上还顶着一支肉角 ,形状十分怪异 。子鉏商担心怪物现世会于国不利,因此在驾车返回鲁国国都前就把这头动物杀了  ,送给管理大野泽畔的虞人。虞人也不敢收这东西 ,遂将此物遗弃路旁 。之后  ,叔孙氏想起孔子是大学问家,便派人请孔子到现场辨认。孔子看了一眼,断言此物是麒麟 。

不过 ,孔子“观麒麟”却不是一件幸事。

结合自己一生的遭遇 ,孔子认为 ,“凤皇翔于庭 ,麒麟游于郊”是太平盛世的象征,但这是有前提条件的 ,那就是必须要有如尧舜般的圣王出现 。否则 ,麒麟现世  ,仅仅能遭灾 。而如今,麒麟在鲁国境内被射杀 ,正是因而当时世道崩坏  ,世人不认识瑞兽所致  ,这是麒麟的不幸 ,也是他致力推行“仁政”“仁德”不为世人所容的悲哀。

自“观麒麟”而回,孔子愤而在《春秋》卷上写下了“十四年春,西狩 ,获麟”后  ,封笔退圈 。

明人彩绘孔子西狩获麟图,现藏于孔子博物馆  。图源 :网络

尽管孔子为后人奠定了麒麟现世的形象基础,但囿于他当时的心境 ,“西狩获麟”并未向后人展示这仅仅麒麟更多的信息 。加之麒麟现世可遇而不可求,古代学者在描述麒麟时,便不自觉地对其形象加以发挥 。

根据孔子的故事 ,中国最早的辞典、成书于战国或两汉之间的《尔雅》对麒麟作了进一步描述 :“麒麟 ,仁兽也。麐(同麟),麕身 ,牛尾,一角 。”古代的“麕”就是獐子 ,与麋鹿类似。也就是说,孔子看到的麒麟,身形似獐又似鹿,有着牛尾和一仅仅角,是一头活脱脱的独角兽。

到了东汉 ,许慎在《说文解字》中对麒麟解释道 :“麐 ,牝麒也。”这说明东汉时期,人们认为“西狩获麟”的潜台词是叔孙氏打猎误杀的麒麟 ,形似一头慈祥的大母鹿 。也正因如此,一向讲求“礼治”、提倡“德治” 、重视“人治”的孔子才会悲伤感怀 。

对此,东晋道教学者葛洪则认为 ,麒麟绝非简单的动物,而是圣兽 :“麟,兽之圣也,寿二千岁 。”他的解释,开启了麒麟从“普兽”到“圣兽”的升级过程 。在此基础上,“背毛五彩,腹毛黄 ,不履生草 ,不食生物,圣人出,王道行,则可见云”“状如麕 ,一角,戴肉 ,设武备而不为害 ,因此为仁也”等观点逐渐流行于后世的史书中。而这些观点已经脱离了“西狩获麟”原有的叙事发展 ,使麒麟身上弥散着一种虚幻的魅影 。

或许正如古人对于龙的认识一致,“西狩获麟”后 ,人们已经不再注重麒麟是什么 ,而更关注麒麟何时现世 ,麒麟现世意味着什么。

02

《春秋》记载了孔子“观麒麟”后绝笔 ,而“春秋三传”则续写了孔子最后的结局 。

据《春秋公羊传》载,孔子晚年遭受了很大的心理创伤 。麒麟现世不久 ,孔子的爱徒子路、颜渊以及爱子孔鲤相继离世,悲痛之中,他对自己奋斗了一辈子的“克己复礼”的大道失去最后的信心。叔孙氏对此深表惋惜,他知道自己纵容车夫打死麒麟的事情影响很大 ,遂将麒麟运回大野泽畔安葬,筑起“麒麟冢” 。可是,叔孙氏的亡羊补牢之举并未让孔子重拾信心 。鲁哀公十六年(前479)  ,孔子与世长辞,享年73岁。

由此 ,世人更加笃信孔子与麒麟之间的天人感应。唐代大诗人李白就曾有“希圣如有立,绝笔于获麟”的诗句  。后世儒家弟子将孔子“神化”,宣称孔子乃自然造化之子孙 ,虽未居帝王之位,却有帝王之德  ,这缘于他降生及入学时麒麟祥瑞降世 。因此 ,麒麟是“有王者则至 ,无王者则不至”的灵兽 。

明人彩绘孔子圣迹图册页——麒麟玉书 ,现藏于孔子博物馆 。图源:网络

在儒家文化的塑造下 ,麒麟与孔子相互借重 。于是 ,麒麟又被赋予了更加优秀的品质——其性温善、含仁怀义、循规蹈矩 、动则有仪容等,这些均是儒家学说为麒麟量身定做的形象补充。随着“罢黜百家 ,独尊儒术”的时代到来 ,作为儒家文化中的象征神兽 ,麒麟也得到了自汉武帝以后历朝历代统治者的重视与青睐 。

据《史记》记载,自从汉武帝听从董仲舒的建议褒扬儒术后,麒麟就如感应到召唤一般 ,再度临世 。

元朔六年(前123)冬,汉武帝到雍地巡视 ,并在那里进行了一场狩猎 。汉武帝一行刚刚进入山间,四周便雷电交加。未几 ,山中突然出现一仅仅如鹿一般的白色动物。众随行人员大惊 ,有人认为这不过是一仅仅少可见的狍子,也有人认为这是一头白鹿,但这些意可见都不如东方朔的结论精准  。他告诉汉武帝 ,此乃孔子的化身白麒麟 ,麒麟现世象征着天下太平 ,汉武帝能亲眼看到麒麟,说明大汉政治清明 ,国运祥和 。汉武帝信以为真,遂将年号“元朔”改为“元狩”  ,并作《白麟之歌》以记之 。

从雍地归来后数月 ,南越国及匈奴各王均有率部来降者。当时人称 ,此乃上天对汉武帝用兵边陲的肯定 。此事让汉武帝变得异常兴奋,为了进一步发挥麒麟现世的舆论效应 ,他又命人于未央宫内修建麒麟阁 ,用以典藏历代史料及皇家秘史。直到汉宣帝时代匈奴归降 ,皇家又绘功臣画像于麒麟阁,寓大汉王朝人才荟萃。此后,“麒麟”遂拥有了称赞英雄、才子之意。

另据《宋书》记载,自汉武帝遇白麟起 ,麟现之事就频繁出现在两汉之间 。从汉武帝元狩获麟到汉献帝末“麒麟十可见郡国”,前后三百年 ,麒麟几乎每隔两三年就会驾临汉朝境内 。可可见当时麒麟兆瑞之说的盛行 。

虽然汉武帝“遇麟”之事迷信色彩浓重 ,但对麒麟而言,得到儒学及汉武帝的双重推荐 ,应属幸事。自此之后,借助汉武帝的威望,麒麟获得了如龙 、凤一般的待遇 ,跻身帝王的瑞兽之列 ,开头在政治文化的象征系统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。

03

煌煌两汉时代  ,厚葬之风盛行 。既然麒麟现世意味着人间尽享太平 ,若将麒麟搬至帝陵之前 ,是否昭示着一种带有极高肯定的盖棺论定呢 ?

《西京杂记》记载,早在秦朝,秦始皇便在骊山之墓上使用过麒麟石雕。当时的工匠为彰显秦始皇的万世之功 ,在陵前置石麒麟两枚,“头高一丈三尺 ,东边者前左脚折,折处有赤如血” 。

自东汉起 ,为皇帝建造帝陵的工匠开头设计新的麒麟形象。他们发现 ,在印度佛教中,狮子不仅长得威严、雄壮,佛教徒还会利用狮子的形象比喻佛陀的无畏与伟大 。佛经《大智度论》称 ,狮子在四足兽中,独步无畏 ,能降伏一切;佛陀也如是,在九十六种外道中,一切降伏无畏,因此称为“人狮子”。印度用狮子比拟神圣的佛陀 ,东方也有遇麟而生、获麟而亡的孔子 ,似乎两者之间有不可言说的某种联系。于是 ,在工匠的手中,一种似虎又似狮的新麒麟形象逐渐取代了如鹿般的麒麟,成为汉唐时代麒麟神兽的固有形态。

上世纪30年代 ,宋文帝长宁陵石麒麟。图源:《建康兰陵六朝陵墓图考》

南北朝时代,麒麟继续在地下发挥“压邪镇魔”“守卫亡灵”的作用。受魏晋以来实行“九品中正制”的影响 ,不仅王朝内部有森严的等级制度 ,儒家学说也将人分为三六九等 ,故工匠们在重塑麒麟形象时,也会为不合规制使用麒麟的贵族发明别样的神兽 ,譬如辟邪 。

辟邪,来源于古代印度梵文音译,实际上就是大狮子 。与麒麟相比 ,辟邪无角无须,仅仅会张大嘴巴露出宽大的舌头 ,以此营造相对威严的感觉。

贵族通过辟邪“碰瓷”麒麟 ,帝王则深知麒麟“有圣王者乃出”的政治寓意,他们也需要更多的神兽来强化和美化自己的统治 。在麒麟的基础上  ,一种名曰“天禄”的巨型神兽便被发明出来 。

所谓天禄,就是天赐的福禄 。鹿与禄音近,因此天禄最早的模样就是依照鹿的身形构造的 。古人认为鹿是瑞兽 ,古书也记载:“千年为苍鹿 ,又五百年为白鹿,又五百年为玄鹿 。”仅仅要达到玄鹿的境界 ,这种普通的动物也会成仙。因此,用天禄取代麒麟 ,也能满足帝王们百年之后羽化登仙的心理诉求。

至此 ,演变成狮虎形态的新麒麟与创造出来的新神兽天禄 ,遂成了南朝帝陵前必备的石兽,在岁月的风烟中 ,沉默守候千年。

《三官出巡图》里的麒麟。图源 :网络

《三官出巡图》麒麟鳞片特写

04

汉武帝之后,历代帝王普遍都抱有麒麟情结,宋仁宗就是个典型 。

宋仁宗在位期间,宋朝采取积极的外交贸易政策,在广州 、杭州、温州、明州等地设立市舶机构 ,既保证了宋朝日进斗金 ,也进一步扩大了宋朝在四夷间的影响力。这确实不失为缔造盛世的良法 。就在宋朝贸易收入与日俱增之时 ,嘉祐三年(1058),交趾国遣使来贡“麒麟”,引起朝野的广泛关注。

交趾即是今天的越南,早在汉武帝时期 ,就曾于此设置交趾 、九真、日南三郡 。虽然汉朝后来失去对交趾地区的控制 ,但在汉章帝时代 ,上林苑还是出现了“九真之麟”的身影。

据《续资治通鉴》记载 ,此次交趾进贡的“麒麟”  ,状如水牛 ,身被肉甲 ,鼻端有角,食生刍果瓜,必先杖击其角,然后食之。交趾麒麟蠢萌的形象,跟聪明睿智的中原麒麟截然不同 。不过 ,麒麟现世在民间还有“送子”的含义 ,对于膝下尚无一子的宋仁宗而言,不管交趾麒麟入中原是否意味着盛世的到来,这都是一件值得庆幸的事情  。

越南进献的麒麟应为大犀牛 。图源 :摄图网

正当朝臣们准备用一场盛典来欢庆仁宗盛世时,身为谏官的司马光却公开反对这种谄媚的行为。司马光称:“交趾贡异兽,谓之麟,真伪不可知。使其真,非自至不为瑞;若伪  ,为远夷笑。愿厚赐而还之。”他的意思很明显,宋朝若随随便便将交趾麒麟认作天降祥瑞 ,则相当于推翻了过去天下君臣所认可的麒麟似鹿 、似虎 、似狮的形象;万一这所谓的麒麟是假的 ,咱们还赶着庆祝,恐会让宋朝陷入被四夷笑话的窘境 。

司马光的话 ,摆明了要扫宋仁宗的兴致。但宋仁宗却不敢轻视 ,因而,自宋初交趾地区独立以来 ,两邦的外交关系就十分微妙。

作为新兴的邻邦 ,交趾此时正值李朝统治初期,需要在相对动荡的红河三角洲地区尽快构建统治合法权  。因此 ,自宋太宗登基以来 ,交趾的李朝就不断侵扰岭南地区,试图扩张版图。而同一时期 ,宋朝的疆域不断受到辽 、西夏等异族势力的侵扰。为了应对边境危机 ,宋朝除开放边境贸易外 ,还一直维持着对邻邦的怀柔赏赐政策 。仅仅要与宋相邻的政权不再肆意挑起战事,向宋称臣或互为兄弟 、叔侄关系 ,就可以享受宋朝厚往薄来的外交赏赐。

在这种情形下,交趾为了从宋朝攫取更多的经济利益 ,便常年遣使贡宋,偶尔一年来两次以上 ,想尽方法捞钱,然后扩充军备 ,以便从相邻的岭南 、云贵地区占领更大的统治区域 。面对交趾这种强盗行为 ,司马光才要求朝廷把交趾麒麟拒之门外,让李朝的献麟活动不了了之 。

司马光画像 。图源:网络

在司马光的推动下  ,时任虔州(今江西赣州)知州杜植也据奏来报:“广州尝有番客辨之曰‘此乃山犀也’ 。谨按《符瑞图》,麟,仁兽也 ,麕身、牛尾、一角,角端有肉。今交趾所献不类麕身而有甲 ,必知非麟,但不能识其名 ,请宣谕交趾进奉人及回降诏书,但云得所进异兽,不言麒麟 ,足使殊俗不能我欺 ,又不失朝廷怀远之意。”可可见 ,杜植与司马光的处理意可见类似 ,就是婉拒“献麟” ,仅仅称此物是“异兽”。

宋仁宗最终采纳了二人的意可见。这样 ,宋朝既保持了理性 ,又不会与交趾撕破脸皮,彰显大国风范。

宋仁宗画像。图源:网络

05

然而 ,宋仁宗对待“献麟”活动的审慎态度 ,在明成祖朱棣看来 ,却大可不必。

作为“永乐盛世”的开创者 ,朱棣五征漠北 、收复安南,早已用实际行动证明其能力不输秦皇汉武。但在颇讲究宗法传承的帝制时代,他的皇位是从侄子建文帝朱允炆手中夺来的,这成为他在位合法性的污点,也让他备受舆论道德的谴责 。因此,当他成为天下共主时  ,便亟需一个机遇来证明自身统治的正当性 。为此 ,早在登基之初 ,他就派郑和下西洋,借寻找建文帝之机 ,扩展与周边国家的贸易  ,并让周边政权感受中国的雄武,以此来扩大影响、缔造盛世。

而郑和下西洋还真就发现了“麒麟”。

在下西洋的航路上 ,有一个名为“阿丹”的小国 ,即今天的亚丁湾地区 。从13世纪开头 ,阿丹就是阿拉伯及东非地区的商贸集散地 。阿丹国人习惯将东非出产的长颈鹿称为giri,并进贡给印度洋、南洋各国 。

由于giri的发音极似“麒麟” ,故永乐十二年(1414)榜葛剌进贡的“麒麟”实际上成了一个美丽的误会 。仅仅是,这个误会很符合朱棣的心理预期而已 。

明成祖朱棣画像 。图源 :网络

事后 ,朱棣虽然以“天下既安,虽无麒麟 ,不害为治”为由 ,谢绝了群臣的进贺与奉承,但仍在接可见榜葛剌使臣后,重赏了在场的所有外国蕃臣 ,并向他们传达了自己对榜葛剌的重视  。第二年(1415),他又命少监侯显前往榜葛剌及马六甲海峡以西的其他国家 ,慰问当地君主 。

在朱棣的有心推动下 ,一股以宫廷为核心的“麒麟热”迅速蔓延开来 。继榜葛剌贡麒麟后,第一仅仅从东非产地直抵中国的“麒麟”,于永乐十三年(1415)由麻林(今非洲肯尼亚马林迪)使臣进贡来华 。

与前次的榜葛剌相比,这次麻林献麒麟的影响更大 。史载 ,麻林的麒麟将至,礼部尚书吕震请表贺 ,朱棣说:“往儒臣进《五经四书大全》,请上表 ,朕许之,以此书有益于治也  。麟之有无,何所损益  ,其已之。”不久后 ,麻林与诸蕃使者以麟及天马  、神鹿诸物进献,朱棣“御奉天门受之 ,百僚稽首称贺” 。

这一次,说一套做一套的朱棣依然体现得很滑稽。他一方面口口声声说什么“麟之有无,何所损益” ,另一方面却直奔奉天门出迎 。可可见 ,“祥瑞政治”对于当时的明成祖而言 ,十分有必要。

正是在官方有意识的引导下 ,有明一朝,长颈鹿成为了麒麟的实物化身 。不仅在官方的书画中经常能可见到“瑞应麒麟”的模样,甚至在一点儿王公贵胄的墓葬中,也能发现绣有长颈鹿模样的麒麟补子 。

但是,长颈鹿毕竟是凡胎肉体 ,用其迎合帝王、附会为神兽麒麟 ,不过是昙花一现 。随着明成祖 、明宣宗、郑和等具有开拓精神的君王、航海家的逝去 ,明朝海外扩张的脚步也终因国朝方针调整而止步不前 。而那些留在中国的长颈鹿,则随着岁月的流逝,逐渐老去  。正如祝允明在《野记》中所记载的,老去的“麒麟”(长颈鹿)“其首亦大概如羊 ,颇丑怪 ,绝非所谓麐身牛尾”。

样貌“丑怪”的老年长颈鹿,彻底终结了天朝君臣对麒麟现世的幻想 。自那以后,麒麟这种古老的神兽,仅仅许在图像中永存。仅仅有这样 ,麒麟才能长生不老 ,才能发挥它象征太平盛世的魔力 。

当帝制时代进入尾声,闭塞多年的清朝遭到列强侵略 。此时,在迷信的百姓心中,麒麟唯有变得更加孔武有力,才能镇御四方 。于是 ,从前长得还有些动物特征的麒麟 ,彻底幻化成了腾云驾雾的龙形神兽。时至今日 ,龙形麒麟已然成为上古麒麟的最终模样。

清朝人沈铨画的麒麟。图源:网络

神兽纵然千变万化,但不变的是 ,从古至今 ,人们对麒麟的想象不过是对太平盛世的企盼 。

参照文献:

[汉]司马迁:《史记》,中华书局 ,2008

[汉]班固 :《汉书》 ,中华书局,2012

[元]脱脱 :《宋史》,中华书局,1997

[宋]李焘 :《续资治通鉴长编》 ,中华书局 ,2004

[清]张廷玉:《明史》 ,中华书局,1974

徐华铛 :《中国麒麟造型》,中国林业出版社 ,2010

王大有:《龙凤文化源流》 ,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  ,2008

许秀娟 :《麒麟文化的变迁与中外文化交流发展的关系》 ,暨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,2003

马来平:《儒家文化视域下的麒麟文化探究》,《孔子研究》,2021年第5期

邹振环 :《郑和下西洋与明朝的“麒麟外交”》,《华东师范大学学报(哲学社会科学版)》,2018年第2期

吕复伦 :《麒麟及其文化》 ,《菏泽学院学报》 ,2011年第6期


友情链接
联系我们

地址:乌兰察布

电话:0793-986468

传真:0781-986387

邮箱:dongchengqu3081@126.com

0.1831

Copyright © 2023 Powered by 日本主妇四十岁的熟龄穿搭-百度百科  sitemap